“真正的爱是彼此尊重,是相信。相信学生是想学好的,是想当好学生的,相信他们有自己的特长,找到他们的闪光点,看到他们的改变,引导他们找到成功的喜悦。”孙娇说,“尊重每一个生命。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教育观。 第二个我认同的是教育即生命,教育即生长。教师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快速传播上,更重要的是将一种激情,一种奋进,一种热爱生命的态度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心里。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,而在于激励唤醒。”
“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教育观,我们的学生观、成才观和课堂观都会发生变化。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成才观很简单那就是:每天改变一点点,就是进步,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。”
“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学有所获,就要思考如何上课?也就是我们的课堂观。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?标准是什么?”孙娇说,“我个人认同标准就是六个字:有用、有趣、有效。有用的课学生才想学,有趣的课,学生才愿意学,一堂课枯燥无味,老师讲得再多再好,学生听不进去,就等于零。而想学又乐意学的课才有效果。我教语文第一堂课,一定要对学生讲一讲学语文的必要性,也就是学语文的好处,其次才讲学什么,如何学。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‘五点六步激情语文教学法'。其中‘五点'是指重点、难点、亮点、特点和情点。一堂课有重点才能做到有主线,整堂课流畅而不凌乱;有难点才能做到有深度,整堂课轻松而不肤浅;有亮点才能做到有色彩,整堂课自然而不黯淡;有特点才能做到有魅力,整堂课独特而不流俗;有情点才能做到有趣味,整堂课幽默而不乏味。尤其是这个情点,包括笑点也包括泪点。这一点有设计的成分,更有随堂机智的点燃。尤其是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最能点燃情点。”
“另外教学有思,还贵在教学反思上。”孙娇说,“教师的成长=经验+反思。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,并不是年岁最大的人,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;同样教育的意义,不在于教龄的长短,而在于对教育的感受。没有思考,我们只是个知识的传声筒,即使教十年二十年也只是有经历而非有经验。我一直都坚持写教学反思,也写工作日志。至今已经写了四十多万字。”
手中有书,做学习型教师“读书不仅是个人成长需要,作为教师更是专业成长和思想优化的需要。”孙娇说,“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不是情商和智商,而是‘思维模式'。想要打开‘思维转换'的开关,你就要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,都有自己的思想。读每一本就是与不同人在对话。就是在和不同的人在交流。自己掌握的思维模式越多,自己的思维模式转换就越快。”
“读书要养成习惯,哪怕一天读一页书,思考一个问题。”孙娇说,“我有三个习惯坚持都在十年以上,一是从小读书直到现在,二是做读书笔记,从高一开始至今31年,我现在看电视都要做笔记,听到别人说的好词好句都要在脑中记几遍,有时候没带本子,就记在手机上。三是运动跑步,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17年。读书让我成长,也让我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,也让我比同龄人幸运得多。儿子初四的时候,不爱写作业,为了督促孩子学习,我说咱俩一起学吧。于是我开始学心理学,经过一年的努力,考取了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。为了给孩子继续做榜样,也想证明自己,第二年又考取了宁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。我在读书学习中获得宁静与满足,收获幸福和快乐。将读书学习与工作结合,做幸福的科研,先后主持和参与了22项课题研究。取得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奖9项。当我们的内心渐渐丰盈,我们就会充实而又积极乐观。我们也就会遇到更好的生活。”
生活有色,做幸福的老师“我们要留一点时间给生活,留一点生活给自己。丰富业余精神生活,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修身养性,劳逸结合。”孙娇说,“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能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,更不是唯一。我们不提倡做‘工作狂',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,活着是没有什么意思的,这有点偏离了人的本性。无论工作多么忙,都应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,学一点浪漫,多一点情调。”
“闭着眼睛听听音乐,让优美的旋律从全身的毛孔中慢慢地进入我们的心泉,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。看看电视,了解外面的世界,与电视剧中的角色一起喜怒哀乐;养几盆花,种几兜草,练练字,看看书……”孙娇说,“《正念的奇迹》一书里告诉我们,吃橘子的时候,就全身心去感受橘子的酸甜;洗碗的时候,就用手感觉水流的温度,感觉碗的光滑;我们在这里提出:陪孩子的时候,就心无旁骛和孩子唱歌、聊天;填表格的时候,就全身心投入去填表格,将洗碗、将陪孩子写作业、填表格都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心情就会好很多。”
文章来源:《语文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ywyj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425/11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