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语文课程性质界定的历程
(一)萌芽阶段(1904—1977年)
(二)发展阶段(1978—1995年)
(三)变革阶段(1996—2000年)
(四)融合阶段(2001年迄今)
二、语文课程性质界定演变的基本特征
(一)始于实用主义的基本工具
(二)走向工具性与思想性并重
(三)向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结合转化
(四)综合性与实践性统摄下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融
三、启示
(一)用语文课程属性阐释代替性质界定,实现语文课程自我超越
(二)坚守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,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基
(三)细化表述语文课程属性相关术语内涵,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实践有效性
(四)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延续性与非本质属性的适应性并举,增强学生语言文化自信
文章摘要:语文课程性质界定经历了四个阶段:萌芽阶段(1904—1977年)、发展阶段(1978—1995年)、变革阶段(1996—2000年)、融合阶段(2001年迄今),语文课程性质特征呈现出从始于实用主义的基本工具、走向工具性与思想性并重、向交际工具与文化载体结合转化、综合性与实践性统摄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转变,折射出语文课程内在逻辑和时代变迁的双重烙印。语文课程性质界定历程的启示是:用语文课程属性阐释代替性质界定,实现语文课程自我超越;坚守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,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奠基;细化表述语文课程属性相关术语内涵,增强语文核心素养实践有效性;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延续性与非本质属性的适应性并举,增强学生语言文化自信。
文章关键词:
项目基金:《语文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ywyjgw.cn/qikandaodu/2022/0928/11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