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干货满满!资深语文教研员剖析高考7大题型,冲

来源:语文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6-07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比较阅读热 《红楼梦》也好,《论语》也好,我觉得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它之所以是经典是名著,它有个特色,就是不同时期随着人们的需要以及研究的革新,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

比较阅读热

《红楼梦》也好,《论语》也好,我觉得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它之所以是经典是名著,它有个特色,就是不同时期随着人们的需要以及研究的革新,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。《论语》里面说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”,如果一个老师讲的永远是100年前人们讲的东西,那不是好老师。同样,如果一个读者永远只能读出几百年前人们已经读出来的内容,那也是拾人牙慧。所以《论语》、《红楼梦》这两部名著在高考当中都会特别看重引出新观点,比如说《论语》,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解读;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断句。这些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,言之成理,其实都是我们可以去鼓励的。但如果题目没要求,最好不要太过创新,因为阅卷人手里没有标答。如果题目引到了创新的方向,你答的不新,那就只能扣分。所以大家要看它到底是怎么考的,目前来看《红楼梦》也好,《论语》也好,都有它新的地方,这就是这两部名著我们今天可能看到的一些方向性。

古诗文阅读 说理文独大

政治最大化

以上就是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直播精华实录,更多精彩内容及详情请查看完整文字实录或录播。掌握2022高考一手动态和专家指导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北京日报直播间,敬请期待下次直播!

不管是考虑国际环境也好,还是考虑我们国内的社会需求,亦或是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导向。政治性,都是我们这半年模考题当中明显看得到的。咱们以海淀为例,一模的时候海淀非连续性文本考的是如何消除剥削,如何实现共同富裕,二模考的是国家安全,这些材料较以往考察的笔墨纸砚、传统文化、科技创新、神舟上天等有明显的区别,因为政治性强的这种文章,我们会发现它的理论性特别强,而且在做题的时候会对大家的意识形态进行考察,这种对于人才的培养或者筛选可能会是今年高考的一个方向,所以大家要有所重视,它可能未必像别的领域读起来更加有兴趣,但是它却有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,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多出一点也是好的。

语言应用题 主考病句连贯

第二个是强调思辨,这个是我们现在出题的一个特点,我们今年教大家哲理思辨类的一轮模板的时候,特意强化了一下什么叫思辨,就是可能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性的转化,这里边有的是对立统一式,有的是貌合神离式,有的是多元复杂式,你得分析,最后呈现出来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,但思辨性都会作为今年的一个亮点。

作品解读深

有主考的也就有兼考,我给大家两个方向,兼顾词语、成语。这是俩题,咱们以前有词语辨析,而且往往是给你两个看着很像的词语,偶尔、偶然,经常、常常,让你选择用这种叫词语辨析,成语咱们也考以前考望文生义,褒贬互混、对象误用等等。这些东西在以前的考法里,其实说实话还是倾向于记忆那一类的。我背了这个词的含义,我记住了这个成语的意思,他错了我就能把它选出来。但在语言应用题的今天,考成语和词语特别强调它的技能性,也就是说他们是要并入整个段落的,是要对整个文章的理解有一个考察的,可能这4个成语放这没准都不错,但是你结合整段含义理解哪个最合适,这里就兼顾阅读了。

立德树人

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学术化

论语红楼题 考察范围广

第二个叫难度两极分化,考说理的难度上涨,又得言之成理、言之有物,然后又得有逻辑性,然后你还得礼貌。但是抒情那道题往往就一句话:写一段抒情的文字或者小诗,就随你写了,难度也两极分化,所以才会产生什么现象,某一年我们看高考之后的数据分析,选议论表达方式微写作的孩子187个人里出一个满分,选抒情的18个人里出1个满分,就有这么大的一个差距。当然还是那句话,难则不会,会则不难,你还是选你适应的比较好,这是微写作。

文言文题材的选择有这样三个方向,早年考的最多的是传记类,一开始会在一些著名的史书里边挑,例如《左传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史记》,后来这些挑的都差不多了,挑到最后可能就八品官、七品官……讲他这一辈子怎么过的。这类文章总体来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。后来这种文章考多了,大家就不愿意考了,考第二类了,我们称之为叫古代散文,当然这个散文的概念是移用了我们现在的概念,可以把它理解为叫古代游记,类似于咱们学过的《游褒禅山记》,但这样的文章文学性很强,文学上很强意味着它和后面的散文或诗词有点像,所以我们觉得文言文好像还是得以说理为主,这样正好和它上面的多文本阅读,一个古一个今还能对上,我们总体的语文阅读,试卷的顺序是由非文学性向文学性转变这么一个顺序,所以我们现在就进入到了第三种状态,也是近些年最火的说理性的文章。中国古人写说理性的文章本来数量就比另外的两类要少,所以能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比较好的作品。说理类的文章虽然看起来好像很难,读起来兴趣也没有那么高,但它也有它的优势,它的优势就是它的中心主旨一定是高度统一的,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,一定是为了摆明作者的观点,抓住这个点,我们就更没必要通篇累读去看,把它大概的意思搞清楚就行了。

文章来源:《语文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ywyj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7/1142.html

上一篇:精华学校资深专家解读高考语文冲刺备考,揭示
下一篇: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:新课标引领下的试题研究

语文研究投稿 | 语文研究编辑部| 语文研究版面费 | 语文研究论文发表 | 语文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语文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